海洋深水区速度规律及速度场建立——以白云凹陷为例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逄建东,男,高级工程师,从事油气勘探综合研究。联系电话:13432874016,E-mail:pang.jd@163.com。

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之“海洋深水区油气勘探关键技术”(2008ZX05025-01,2008ZX05025-03)。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摘要:

    崎岖海底和海洋深水区速度的复杂性导致沉积层构造畸变、深度预测难度大,严重制约了深水区的油气勘探。利用测井速度、VSP速度对白云凹陷速度结构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层速度与海水深度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沉积环境的差别是陆架、陆坡深水区速度异常的根本原因,陆架坡折带是界定地层速度异常的关键。理论模型正演方法研究表明,叠前相干速度反演的精度高、可操作性强,是解决速度异常的有效方法。利用测井速度、叠前相干反演速度及地震叠加速度的优势互补,建立了白云凹陷时深转换速度场,较好地解决了深水区崎岖海底造成的构造畸变问题。利用建立的时深转换速度场转换得到B19井和B20井的深度,与实际钻井深度相比,T50反射层深度误差分别为6和7 m,大幅提高了海洋深水区深度预测的精度。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逄建东,李三福,贾存富,张广胜.海洋深水区速度规律及速度场建立——以白云凹陷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19(5):50~53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15-11-17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启动新投稿网站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