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米油田轻质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与技术对策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郑舰,男,高级工程师,在读博士研究生,从事油气开发和储量研究。联系电话:(010)59968547,E-mail:zhengjian@sinopec. com。

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二次开发重大项目“温米油田二次开发方案研究”(2008B-1201)。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摘要:

    吐哈盆地温米油田侏罗系三间房组含油井段长、储层差异大、油水粘度比低、注采井网不完善,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面临着油层水淹差别大、储量损失大、产量递减快、开发效益差等问题。通过储层沉积成因分析及各向异性精细刻画,结合储层水驱油机理、生产动态和钻井资料,分析油层的水淹特点和规律,总结出该区剩余油分布规律。提出轻质油藏高含水期应根据储层规模和剩余油储量丰度来优化井网重组层系,完善注采关系,最大限度提高水驱动用程度;颗粒或凝胶类深部调驱体系对改善人工裂缝不发育井区的水驱效果不明显;高含水后期应侧重于转换开发方式提高驱替剂的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气水交注或顶部注气稳定重力驱能较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郑舰,李顺明,康波,冯高城.温米油田轻质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与技术对策[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19(5):104~107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15-11-17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启动新投稿网站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