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年第8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沙四段成岩史恢复及成岩模式建立

      2001, 8(6).

      摘要 (1364) HTML (0) PDF 0.00 Byte (1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简要介绍了沾化凹陷渤南洼陷地质特征.研究了渤南洼陷沙四段上亚段的成岩作用,重点探讨了泥岩和砂岩中粘土矿物对深部储集层的影响.依据胶结物交代关系、压实作用特征、孔隙演化特点、粘土矿物和有机质演化特征,恢复其成岩史,建立了成岩模式.

    • 东营箕状断陷沉积物源的演变

      2001, 8(6).

      摘要 (1509) HTML (0) PDF 0.00 Byte (1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东营箕状断陷下第三系沉积厚度大,孔店组-沙河街组岩石学特征变化也较大,具有从喷出岩屑向石英岩屑和变质岩屑演变的特征.结合断陷周缘各地层的出露情况,确定其剥蚀充填序列为中生界喷出岩和砂、砾岩逐渐向古生界碳酸盐岩和前震旦系片麻岩演变.该断陷沉积体系的垂向演化具有明显的两分性,即孔店组-沙四段沉积时期,为沿盆地短轴方向局限分布的冲积体系,表明碎屑物仅来自于其周缘的隆起;沙三段-沙二段沉积时期,为沿长轴方向广泛分布的三角洲体系,表明碎屑物供给充足且稳定.据此,可将断陷的沉积物源划分为近源物质供给期(Ek-Es4)和远源物质供给期(Es3-Es2).

    • 沾化、车镇凹陷泥岩油气藏储集特征分析

      2001, 8(6).

      摘要 (1411) HTML (0) PDF 0.00 Byte (1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泥岩以其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等岩石学特征常被认为是较好的烃源岩和盖层.近年来,沾化、车镇凹陷沙三段油页岩中获得了高产工业油气流,表明泥岩亦可是较好的储集层.该区的泥岩油气藏为"自生自储"的裂缝油气藏,泥岩储集层形成于半深水-深水、低能、强还原环境,富含有机质,与灰岩组成纹层状油页岩;较高的有机碳含量、特殊的岩石组合使其性脆、延展性变差;构造变动、烃类转化、热液侵入等使地层压力升高;大范围稳定分布的"欠压实"弱导压"壳"为裂缝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在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沾化、车镇凹陷下第三系油页岩形成了层间裂缝、溶蚀裂缝、油气演化裂缝、拉张缝和剪切缝等五种裂缝.

    • 川西坳陷侏罗系沉积环境

      2001, 8(6).

      摘要 (1415) HTML (0) PDF 0.00 Byte (1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川西坳陷侏罗系天然气富集主要受岩相控制.经侏罗系岩性、岩石组合、沉积韵律和古生物分布等综合分析,认为该区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沉积环境以常年湖、沼泽和泛滥平原为主,中侏罗世晚期以泛滥平原、时令湖为主,间夹间歇湖,晚侏罗世早期以时令湖为主,晚侏罗世晚期则以泛滥平原、洪积扇和间歇湖、时令湖为主.该成果对川西侏罗系天然气勘探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轻烃指纹参数在川西坳陷天然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

      2001, 8(6).

      摘要 (1347) HTML (0) PDF 0.00 Byte (1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天然气轻烃指纹和碳同位素分析资料,能够提供天然气运移方向、运移相态、气源、保存条件,以及气藏连通与分隔性方面的多种信息.以川西坳陷马井、新场、合兴场气田为例,分析了浅层侏罗系和白垩系气藏的气源、运移、保存及气层封隔性等条件,应用轻烃指纹图谱和轻烃参数比值曲线对比、轻烃化合物比值对比以及天然气单体烃碳同位素对比研究,得到如下结论:马井气田下白垩统气藏属下伏蓬莱镇组气藏遭受晚期破坏形成的次生气藏,其规模较小,但勘探成本较低;川西坳陷天然气运移相态复杂,水溶相与游离相在运移过程中呈现动态变化的过程,但以游离气相为主;新场蓬莱镇组气藏属构造背景下的岩性气藏,气层内部非均质很强,气井之间连通性较差,且封盖条件差异也较大;轻烃地化参数在川西地区的应用有效,结论可靠.

    • 彰武盆地张强凹陷火山岩特征

      2001, 8(6).

      摘要 (1675) HTML (0) PDF 0.00 Byte (1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张强凹陷火山岩主要分布在下白垩统内,主要为中酸性流纹岩及安山岩,以喷发相、喷溢相、近火山口相、次火山岩相、沉火山-火山沉积相为主.总结了该区火山岩活动期次,为盆地演化、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并发现一定规模的火山岩裂缝油藏;研究了火山岩储集层类型、参数特征及裂缝分布,指出了有利成藏的火山岩构造.

    • 车古201潜山深层储集层特征

      2001, 8(6).

      摘要 (1276) HTML (0) PDF 0.00 Byte (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车古201潜山油藏为胜利油区近几年的重大发现之一.应用彩色岩心扫描分析仪对该区岩心进行剖切和圆周扫描,应用扫描分析软件对裂缝、孔洞进行分析,运用FMI测井资料解释结果和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等资料,对潜山深层储集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该潜山储集层为裂缝-孔洞型,储集层发育受岩性、充填物、构造等因素的影响,该潜山有利储集层段为馒头组,凤山组,下马家沟组中、上段,上马家沟组及八陡组一段、二段、三段,太古界也有一定的储集条件.

    • 松辽盆地北部天然气成藏与分布的主控因素

      2001, 8(6).

      摘要 (1355) HTML (0) PDF 0.00 Byte (1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总结松辽盆地北部天然气成藏条件与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该盆地北部天然气成藏与分布的两个主控因素--气源岩与盖层时空配置关系和断层.气源岩与盖层空间配置关系控制天然气成藏的分布范围,其时间配置关系控制天然气的富集程度.断层作为运移通道,连接气源岩和圈闭,在空间上的延伸层位控制天然气垂向运聚层位,其活动时期控制天然气垂向运聚时期,断层作为遮挡物控制天然气聚集圈闭的形成.

    • 沾化凹陷上第三系油气成藏机理及勘探实践

      2001, 8(6).

      摘要 (1610) HTML (0) PDF 0.00 Byte (1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依据上第三系的石油地质条件,设计了比较符合实际的地质模型.通过模拟实验,深化了油气运移、聚集机理,明确了馆下段块状砂岩及馆陶组内部次级断层作为油气运移疏导体系的作用,指出了馆下段顶部低幅度构造油藏和馆上段、明化镇组以岩性、地层为主控因素且与次级断层相连通的隐蔽油气藏是胜利油区今后上第三系油气勘探的重点,且在勘探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浅析长堤地区油源的"两位一体又泾渭分明"现象

      2001, 8(6).

      摘要 (1365) HTML (0) PDF 0.00 Byte (1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0年,在讨论长堤古生界潜山以及其披覆构造东翼的含油气性时,曾对长堤地区的油源问题进行过初步分析.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与其他多源或混源的含油气区不同,五号桩洼陷和桩东凹陷"两位一体"的油源对长堤地区的供油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别,潜山烃源"泾渭分明".该文应用科学通俗化和贴近生产实际的语言,系统地分析了两油源特殊的油气生、排、运、聚特点,并对该区的油气勘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 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2001, 8(6).

      摘要 (1325) HTML (0) PDF 0.00 Byte (1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论述了现今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及裂缝有效性预测的原理及实现方法.用其对马东东地区主要目的层沙一段下亚段进行裂缝分析,明确了裂缝走向,确定了北东东、北西两大裂缝体系.在此基础上,对裂缝的有效性进行了预测.其可行性已为实践证实.

    •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东营凹陷梁家楼地区的应用

      2001, 8(6).

      摘要 (1575) HTML (0) PDF 0.00 Byte (1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对东营凹陷梁家楼地区沙三段上亚段-沙二段下亚段三级层序低位体系域砂体进行了研究.认为该体系域的主要沉积体系是由早期西部(纯47)、晚期东部(史123)水道分别形成的扇体组成.首次在梁家楼地区实现了准层序划分,将沙三段上亚段低位体系域划分为两个准层序组,将下部准层序组划分为四个准层序.建立了该低位体系域的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为输导体系及其含油性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油气层综合解释技术在油气田勘探中的应用

      2001, 8(6).

      摘要 (1306) HTML (0) PDF 0.00 Byte (1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油气层综合解释技术是伴随油气田勘探难度加大、地质资料日趋丰富多样而新兴的油气层评价技术.文章从各种资料对含油气储集层的不同表征优势出发,强调解释过程中的综合性、针对性、同一性和相对性;注重储集层品质评价、含油气丰度评价和油气可动性评价;关注沉积微相条件、油质条件和钻井条件;指出了未来发展的测、录井系列、储集层物性现场测定、储集层描述、解释方法、地质研究的方向.经统计,采用油气层综合解释技术对含油气储集层的解释符合率达85%以上,较单项录井解释提高10.2%.

    • 水驱体积波及系数变化关系的研究

      2001, 8(6).

      摘要 (1282) HTML (0) PDF 0.00 Byte (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于水驱开发的非均质油田,体积波及系数是一个重要的评价参数.它不但可以反映水驱体积波及状况,而且也会影响水驱油田的最终可采储量和采收率.将丙型水驱曲线与威布尔(Weibull)预测模型相结合,得到了水驱体积波及系数与开发时间和含水率的关系式.实例应用表明,所提供的方法是实用有效的.

    • 多层二维二相油藏数值模拟并行技术

      2001, 8(6).

      摘要 (1309) HTML (0) PDF 0.00 Byte (1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胜利油区广泛采用的多层二维二相油藏模拟模型开展了并行化研究,提出并采用按层粗粒度并行及区域分解并行两种方法实现软件的并行化.模型及实例计算表明,并行化的多层二维二相模型具有较高的并行效率.为解决存储及通讯问题,采用了压缩存储及压缩通讯技术,有效地提高了软件的并行效率.对通讯量、层数、大规模模型应用等因素的分析和大规模油藏模拟的并行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为精细油藏模拟技术的有效推广提供了技术保障.

    • 亲水正韵律油藏水驱厚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2001, 8(6).

      摘要 (1306) HTML (0) PDF 0.00 Byte (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亲水正韵律砂岩油藏上部水驱程度较弱,剩余油饱和度较高.根据这类油藏的油层厚度、渗透率级差、有无夹层和夹层位置、射孔厚度和方法、补孔方法和时机等诸多因素,设计了由不同因素组合的33个方案,对影响水驱厚度的因素进行了模拟研究,得出了亲水正韵律油藏有无夹层两种情况下的最佳射孔方法、射孔厚度和补孔时机.这对改善该类油藏的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刚性板体形变曲率法在研究岩石张性裂缝中的应用

      2001, 8(6).

      摘要 (1376) HTML (0) PDF 0.00 Byte (1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张性裂缝的发育程度和优势方向与岩石受力后产生的形变曲率有关.刚性板体形变曲率法是基于岩石类似于刚性板体、在受外力作用时不发生塑性变形仅产生脆性断裂(裂缝)的认识基础上而发展起来一种研究构造张性裂缝的方法.刚性板体形变曲率法的理论模型有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二种,二维模型仅考虑了最大曲率,三维模型考虑了各个方向的曲率.介绍了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的理论公式,并在闵桥油田中进行了实际应用.应用效果表明,刚性板体形变曲率法是预测构造张性裂缝的有效方法,三维模型比用二维模型更能客观地预测构造张性裂缝的分布.

    • 储油岩热解参数预测油层产能方法探讨

      2001, 8(6).

      摘要 (1206) HTML (0) PDF 0.00 Byte (1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假设油层流体的渗流符合达西定律,通过引入综合产能指数,推导出由油层热解参数预测油层产能的计算公式.计算统计了一百多个已知试油产能的油层综合产能指数,发现可以用地质条件最接近的已知层综合产能指数或其地区平均值进行油层产能预测.在胜利油区的应用实践证明,预测产能与实际试油结果的符合程度较高.

    • 聚合物驱分层注入研究

      2001, 8(6).

      摘要 (1266) HTML (0) PDF 0.00 Byte (1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油效果,其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改善注聚层间吸水状况,有效地扩大波及体积.针对胜利油区油藏和水驱开发特点,以室内实验、数值模拟及油藏工程研究为基础,对分层注聚采油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分层注入可以有效地控制层间聚合物溶液的注入量,效果好于合注.在矿场应用中,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 文31块石油磺酸盐驱油效果及开发对策

      2001, 8(6).

      摘要 (1344) HTML (0) PDF 0.00 Byte (1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文31块水驱和石油磺酸盐剂驱历史拟合的基础之上,对石油磺酸盐剂驱的效果进行了预测和评价.研究了石油磺酸盐剂驱转后续水驱的开发对策;优化了井网形式、注采比和加密调整井的井位;并对调剖堵水等工艺措施的适应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文31块石油磺酸盐剂驱油效果不明显,通过注采关系的完善和加密调整可改善本区块的开发效果,其调剖堵水等工艺措施适合于解决本区块的层间矛盾.

    • 聚合物驱油技术在大港油田港西三区的推广应用

      2001, 8(6).

      摘要 (1319) HTML (0) PDF 0.00 Byte (1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港西三区二断块属多层含底水油藏.聚合物驱油矿场应用表明,聚合物驱油不仅适用于油藏地质条件简单的油田,而且在相对复杂的油藏条件下也同样可行,并能获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 区块整体调剖综合决策技术及其在孤东油田的应用

      2001, 8(6).

      摘要 (1266) HTML (0) PDF 0.00 Byte (1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油藏理论和数值计算方法,对选井、堵剂、施工参数与效果评价等进行了研究,实现了区块整体调剖选井决策、堵剂决策、施工设计、效果评价一体化.用其对孤东油田七区西区Ng54~Ng61层系进行治理后,日增油69.9t,综合含水率下降0.2%,提高采收率4.05%,增加可采储量73.8×104t,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胜利油区采油速度现状与对策研究

      2001, 8(6).

      摘要 (1255) HTML (0) PDF 0.00 Byte (1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胜利油区是我国第二大石油基地,它的持续稳定发展主要取决于油气藏的经营管理,而采油速度是油气藏经营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从胜利油区采油速度的现状出发,根据其对油田持续稳定发展的影响,对如何确定油区的合理采油速度进行了分析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微生物技术提高重油采收率

      2001, 8(6).

      摘要 (1308) HTML (0) PDF 0.00 Byte (1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室内实验和矿场应用表明,微生物强化采油(MEOR)技术能够较显著地提高重油的采收率.该技术除了具有常规强化采油(EOR)方法的特性以外,还具有适用范围广、工艺简单、投资少、见效快等特点,更能满足环保的要求.对MEOR技术的原理、室内实验与矿场应用以及该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了论述和介绍,认为该技术对提高我国稠油采收率将起到重要作用.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