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文 , 陈洪德 , 田景春 , 侯中健 , 刘文均 , Li Junwen , Chen Hongde , Tian Jingchun
2005, 12(5).
摘要: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露头剖面、钻井岩心、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为基础,研究了塔巴庙区块下二叠统山西组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识别和划分了一个超长期、两个长期、六个中期及若干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详细分析了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叠加式样、沉积序列、岩性岩相组合等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基准面旋回层序与天然气富集的关系,认为主要气层段主要处于长期及中期旋回的底部,即基准面上升阶段的早期或湖平面下降的低水位时期及湖侵期的开始时期.
2005, 12(5).
摘要:陆相断陷盆地中,地层水中离子的运移、聚集过程比较复杂.在同一沉积体系的地质剖面上,地层水的化学特征既受控于沉积环境又受控于沉积后的成岩作用、构造运动,还与盆地中油气的生、聚、运、散有着密切的关系.油层中地层水的化学特征可能等同于邻近水层的化学特征,也可能与之完全不同.这取决于成藏动力的构成情况及地层水与其宿主岩的形成时间.因此,在陆相油藏测井解释含油饱和度工作时,对于地层水电阻率的选取不能仅参照邻近水层的资料,应考虑源于烃源岩的油、气、水的运移情况,并且不同的成藏模式有不同的取值方法.
冯国志 , 阎汉杰 , 胡加山 , 王军 , Feng Guozhi , Yan Hanjie , Hu Jiashan
2005, 12(5).
摘要:为了详细描述济阳坳陷北部结晶基底的构造形态,开展了重力场源分离、重震统计推断建模反演的应用性研究.基于场论,利用独立变量的数学特性,把密度仅当作地质模型参数,解决了因缺乏地层及密度测试资料而难以理论建模的矛盾;利用重震之间的对应关系,按重震特征点、区域控制点、模型伪样品点建模,应用该方法进行反演并编绘了重震统计推断济阳坳陷北部结晶基底构造图,在沾化-车镇地区的潜山油气勘探中,辅助地震发现了车古25西、邵54东等潜山目标.该方法为重震联合反演技术的发展开拓了简捷的建模新途径.
葛瑞全 , 洪太元 , 冉江龙 , Ge Ruiquan , Hong Taiyuan , Ran Jianglong
2005, 12(5).
摘要:伊朗KASHAN区块是中国石化海外油气勘探市场的一部分.作为主要勘探目的层的渐新-中新统中下部库姆组在该区沉积了数千米厚的海相碳酸盐岩系,发育8种沉积相11种亚相.从层序地层学的角度分析认为:库姆组为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属于二级层序;在此基础上,将其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文章结合海平面变化对沉积环境的影响,分析了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指出了该区良好的油气开发远景.
邱隆伟 , 侯立新 , 汪丽芳 , Qiu Longwei , Hou Lixin , Wang Lifang
2005, 12(5).
摘要:埕110块位于济阳坳陷埕东凸起北坡,以位于地层不整合之下的二叠系上石盒子组奎山段含砾岩屑石英砂岩为主要碎屑岩储层.储层物性的发育受不整合面及表生作用的影响明显,表现为随距不整合面距离的增大,在纵向上存在五个具有不同物性发育特征的表生分带.其中渗流带上部由于土壤层的粘土矿物被渗流水携带并沉淀在风化裂缝及粒间孔隙中,而使孔渗性显著降低;渗流带下部淋滤溶蚀对储层改造较强,孔渗性增加;潜流带上部胶结物沉淀占优势,孔渗性降低;潜流带下部及滞流带表生作用逐渐变弱,表生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也逐渐降低.表生作用所形成的最高孔隙度的位置可能位于潜水面附近.
吕宝凤 , 夏斌 , Lu Baofeng , Xia Bin
2005, 12(5).
摘要:油气成藏是一个动力学系统,包括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动力学条件及其相互之间的有机配合.油气勘探是针对油气成藏特征的一个系统工程.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地区油气在成藏条件、成藏过程、油气藏定位等方面表现出相当的复杂性,传统的研究和勘探方法已不完全适合当前问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油气成藏地质特征认识不足、针对性的勘探措施匮乏.根据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提出新的勘探工作应分三个步骤进行:①研究成藏的基本条件;②各成藏条件间有机配合的过程及其结果;③在储集域、压力域、叠置域等六个方面加强钻前预测,并以此为基础指出勘探靶区和相应的技术措施.
2005, 12(5).
摘要:侏罗系是准噶尔盆地最主要的勘探目的层系,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地层、岩性等非构造油气藏已成为该盆地侏罗系勘探的必然选择.独特的构造背景和油源条件为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地质基础和物质基础.侏罗系头屯河-齐古组介于两个不整合面之间,地层、岩性、岩相、厚度变化大,非常有利于地层、岩性圈闭的发育.SB3层序界面之下形成了大型的三角洲和沉积坡折带,层序界面上深切河谷很多,也有利于地层圈闭发育.侏罗系以河湖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曲流河和曲流河三角洲的沉积能量相对较弱,砂泥比相对较低,有利于岩性圈闭的发育.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中存在规模巨大的异常压力流体封存箱,极有可能形成巨大的成岩圈闭.因此,准噶尔盆地地层、岩性油气藏有着广阔的勘探前景.
2005, 12(5).
摘要:东营凹陷主力烃源岩沙四段上亚段及沙三段下亚段具有多种岩性结构形式,为考察不同岩性结构的烃源岩排烃作用及成藏特征,对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钻井取心物理特征的观察及不同结构烃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比较,认为沙四段上亚段及沙三段下亚段下部主要发育纹层状泥页岩,油气以远距离侧向运移为主;沙三段下亚段上部及沙三段中亚段主要发育块状泥岩,油气以垂向运移为主,存在透镜体充注式排烃、顶部泥岩向下伏砂岩排烃及底部泥岩向上覆砂岩排烃三种方式.东营凹陷不同结构的烃源岩的排烃方式造成了油气分布的差异,沙四型原油分布于凹陷外围,沙三型原油分布于凹陷内围,混合型原油分布于中间地带.
时应敏 , 乔玉雷 , 王慧 , Shi Yingmin , Qiao Yulei , Wang Hui
2005, 12(5).
摘要:井间地震无低速带干扰,具有高信噪比、高采样率等特点,能够识别单砂体、韵律层和层内夹层,在沉积微相划分、微构造研究、低序级断层识别、储层精细描述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文章从频谱特征、反射系数、分层能力等方面讨论了井间地震的地质分辨能力,希望为井间地震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一个借鉴尺度.研究认为井间地震能够表征地层横向的变化,其垂向分辨能力可以达到1~5m,是描述剩余油"总体分散、局部集中"分布的重要技术手段.
何冠军 , 杜志敏 , 文成杨 , 曾祥林 , He Guanjun , Du Zhimin , Wen Chengyang
2005, 12(5).
摘要:疏松砂岩油藏适度出砂可以大幅度提高油井产能,研究出砂影响因素对产能的影响可提高该类油藏的开发和管理水平.通过建立一维出砂模拟模型,以SZ36-1油藏岩石特性参数为例,研究了不同粘度、剥蚀系数、入口端压差及原始渗透率等因素对蚯蚓洞发育、岩心孔隙度、渗透率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这些因素都影响着蚯蚓洞的形成与发育,进而影响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其中岩石的强度对出砂影响最显著.
朱海滨 , 王跃刚 , 王莉莉 , 张瑾 , Zhu Haibin , Wang Yuegang , Wang Lili
2005, 12(5).
摘要:针对王庄油田郑408块强水敏稠油油藏常规注水效果差的问题,在储层敏感性评价和油层保护研究的基础上,优选出了适合强水敏油藏的防膨剂,成功实现了注防膨水开发.现场应用后区块开发效果得到改善,有效地补充了地层能量,提高了油井产能,区块产油量由25t/d上升到59t/d.该试验的成功对水敏油藏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2005, 12(5).
摘要:以胜坨油田沙二段1~3砂层组河流相正韵律油层和沙二段7~8砂层组三角洲前缘相反韵律油层为研究对象,采用地质统计、数值模拟和动态监测等方法,分析了不同含水期油水的平面运动规律.研究表明,在中低含水期,正韵律油层平面油水运动明显受沉积亚相带的控制,局部水淹带形成早,反韵律油层平面油水运动主要受注采井网控制,水淹带形成较晚;在高含水期,正反韵律油层水淹程度加剧,沉积亚相带的控制作用减弱;在特高含水期,正反韵律油层水淹均十分严重,主要受注采井网的控制,沉积微相带对剩余油分布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吕鑫 , 岳湘安 , 吴永超 , 冯举涛 , Lu Xin , Yue Xiangan , Wu Yongchao
2005, 12(5).
摘要:空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它关系到这项技术的应用.从气体爆炸极限和氧气的消耗两个角度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在气体爆炸理论的基础上,推导出天然气与空气混合爆炸工程估算的方法,并对一种实际天然气进行估算,得出该天然气的爆炸上限为3.210%,下限为10.320%;随着天然气甲烷含量的增加,估算出来的爆炸界限与甲烷单组分的爆炸极限值相接近.通过低温氧化反应及其动力学机理分析得出,由于低温氧化作用,空气中的氧气与原油中的烃类物质发生反应而被消耗,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烟道气",从而增加了安全可靠性.现场测试的结果也证明只要注意控制注入压力和注入量,监测油管内气体含量,该技术就具有安全性.
姜维东 , 仲强 , 卢祥国 , Jiang Weidong , Zhong Qiang , Lu Xiangguo
2005, 12(5).
摘要:在大庆油田利用暴氧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有效地解决了污水排放问题,但这也引起了有关氧对聚合物溶液性质影响的争论.应用实验对比方法,研究了脱氧剂、杀菌剂和稳定剂对聚合物溶液性质的影响,探讨了化学驱油剂性质对氧影响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脱氧剂、杀菌剂和稳定剂的加入将有利于提高化学驱油剂粘度的稳定性,改善化学驱油效果.
2005, 12(5).
摘要:王庄油田为储量近亿吨的具强水敏性的稠油油藏,由于缺少对强水敏机理的深入研究,加之受取心井资料限制,无法准确描述储层水敏纵、横变化规律,阻碍了该油田的开发.利用室内水敏流动试验、X-衍射、激光拉曼、含油薄片分析等技术,对储层主要特征及影响水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套适合强水敏油藏的水敏室内评价方法,并利用测井解释的方法开展了水敏纵、横变化规律研究.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够有力的指导王庄油田强水敏油藏的开发.
阚淑华 , 孙铭勤 , 孟红霞 , 张贵才 , Kan Shuhua , Sun Mingqin , Meng Hongxia
2005, 12(5).
摘要:针对目前国内土酸酸化缓蚀剂存在的高温下易分层、缓蚀率不高等问题,利用醛、酮、胺的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曼尼希碱,通过和炔醇、喹啉季铵盐、含氮含硫化合物等组分的复配,研究得到高温土酸酸化缓蚀剂DS-2.对DS-2的性能评价结果表明,DS-2在不同质量分数的土酸酸液中具有良好的溶解分散性,120℃恒温静置48h,无液-液分层、液-固分离现象产生;和酸液中的粘土稳定剂、铁离子稳定剂等酸化添加剂有良好的配伍性;150℃条件下,常规土酸加入质量分数为2%的DS-2后腐蚀速率为13.47g/(m2·h),乏酸中的点蚀因数为97,缓蚀性和乏酸防点蚀性能均达到酸化缓蚀剂评价标准SY/T 5405-1996规定的一级水平;渗透率损害试验证明,DS-2对地层无伤害.
伦增珉 , 李生华 , 房会春 , 李相博 , Lun Zengmin , Li Shenghua , Fang Huichun
2005, 12(5).
摘要:为了优选现河庄油田牛872块油井的酸化液体系,在实验室通过测定地层岩心酸溶失率,评价了矿场常用酸化液体系对储层岩石的溶蚀作用,研究了酸化液与岩石反应的时间效应和温度效应.研究表明,土酸、潜在土酸能够溶蚀充填在孔隙喉道中的粘土矿物成分,改善渗流性能,可作为牛872块油井酸化液体系;酸化后岩石渗透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酸蚀通道的形成,较快的酸注入速度和相对合适的反应时间能够促进酸蚀通道的形成及数目的增加;较小的潜在土酸用量不能控制副反应的发生,较大的潜在土酸用量可有效提高近井地带的渗透率.模拟地层条件的岩心流动实验结果验证了酸溶失率实验的准确性.
舒晓晖 , 张贵才 , 葛际江 , 张德斌 , Shu Xiaohui , Zhang Guticai , Ge Jijiang
2005, 12(5).
摘要:注水井调剖是油田控水稳油的重要措施,为进一步提高调剖的效果,利用平板岩心模型研究了岩心非均质性、调剖时的含水率及原油粘度对调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调剖剂用量越大,采收率增值越高,但调剖存在一个最低用量和最佳用量,低于最低用量或超过最佳用量后,增加调剖剂的用量对采收率的影响不大;调剖时的含水率越低,调剖效果越好;当平面非均质模型含水率小于60%、纵向非均质模型含水率大于50%时,含水率对调剖效果影响不大;当原油的粘度增加时,调剖的贡献率先增加后减小.
王步娥 , 张贵才 , 葛际江 , 张德斌 , Zhang Guicai , Ge Jijiang , Wang Bue
2005, 12(5).
摘要:针对以聚丙烯酰胺为主的深部调驱剂要求油藏的地层水矿化度和地层温度低的问题,利用炼油催化裂化的副产物聚合形成油溶性树脂,再利用合成的油溶性树脂制备了乳化树脂深部调驱剂.对该调驱剂的稳定性、封堵性能及驱油性能进行了室内评价,结果表明,当树脂质量分数大于0.1时,乳化树脂调驱剂体系是稳定的,且随树脂质量分数及调驱剂注入量的增加,岩心封堵后的残余阻力系数先增加后下降,即存在最佳值,这对深部调驱是有利的.该调驱剂具有较好的提高采收率作用,可适用于温度低于120℃、地层水矿化度小于40000 mg/L的油藏.
王其春 , 周仕明 , 巢贵业 , Wang Qichun , Zhou Shiming , Chao Guiye
2005, 12(5).
摘要:简述了固井工程中隔离液的使用功效;由于复杂深井中高密度钻井液的使用越来越多,因此在固井中为平衡压力、提高顶替效率,要求隔离液也有相应的高密度.根据目前隔离液应用指标的要求及国内高温粘性隔离液的不足,研制出一种MS-R高效隔离液,并对该隔离液的可加重能力、抗温能力、悬浮稳定性、抗盐能力等主要性能进行了评价试验.该隔离液在新疆地区复杂深井中进行了应用,现场复查其与水泥浆、现场泥浆相容性良好,固井后经声幅测井解释盐层封固段均为优质.
马宝东 , 陈晓彦 , 张本艳 , 杨浩 , Ma Baodong , Chen Xiaoyan , Zhang Benyan
2005, 12(5).
摘要:针对化学驱油技术应用过程中各类油田助剂的广泛使用,油田采出污水处理难度逐渐加大,污水水质逐年变差的特点,研制了适用于油田聚合物驱采出液处理的新型污水处理剂SCL-1.室内研究显示,污水中的化学耗氧量、金属离子、矿化度以及悬浮物和原油等因素对聚合物溶液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降粘作用.通过分子改性技术,SCL-1药剂克服了聚合物驱采出污水处理中污水粘度高、乳化程度深、油水分离阻力大等技术难点.注聚合物区现场试验结果显示,污水处理剂SCL-1具有显著的综合处理能力,在油田注聚合物区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刘殷韬 , 申兴哲 , 王进京 , Liu Yintao , Shen Xingzhe , Wang Jinjing
2005, 12(5).
摘要:针对胜利油区埕岛油田注水开发效果差、洗井难等问题,为适应海上油田高速强采的开发要求,研究了在大斜度定向井内实现分层机械防砂分层注水的综合配套技术.该技术采用液压可洗井封隔器进行防砂管内的二次分层,可进行全井筒洗井,并满足了后续配套工艺的功能和设计要求.经过38口井的现场试验,施工成功率达100%,试验区生产递减率得到了有效控制,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该技术为埕岛油田的精细注水开发提供了有效途径.
2005, 12(5).
摘要:利用室内物理模拟试验研究了水力喷射裂缝的形态,通过对水力喷射后井筒周围的应力应变分析,阐述了水力喷射松弛近井地带应力集中、提高近井地带渗流能力的增产机理.现场应用实践表明,水力喷射增产技术可以起到近井地带解堵和油井增产的良好效果.
2005, 12(5).
摘要: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攀升,石油作为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战略产品,且具有不可再生性,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通过分析油价历史及油价变化对油田开发的影响,结合目前国内油气开发形势,探讨了在高油价下石油企业的应对方式,通过采取强化国内油田开发力度、做大效益总量、提高自供原油比例等一系列技术,实现高油价下相应的油田开发对策.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山东省东营市聊城路2号
邮编:257015 传真:0546-8715240
电话:0546-8716980,8715246 E-mail:pgre@vip.163.com
网站版权: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