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3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油气采收率
    • 塔里木盆地轮西地区古岩溶洞穴型储层分布规律

      2006, 13(2):1-4.

      摘要 (1318) HTML (0) PDF 0.00 Byte (1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岩溶作用形成的洞穴及其相关的裂缝、溶蚀孔洞是碳酸盐岩油田高产稳产井的主要储油空间,古岩溶作用发育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使得洞穴型储层的分布预测极为困难.以塔里木盆地轮西地区为例,开展了古岩溶洞穴型储层分布规律的研究,探讨了预测该类储层分布的测井地质方法.通过岩溶洞穴的测井识别以及岩溶相带的划分与对比,结合岩溶发育的地貌背景,指出了优质洞穴型储层的发育相带和分布区域.

    • 桩海地区的走滑和挤压构造特征

      2006, 13(2):5-7.

      摘要 (1535) HTML (0) PDF 0.00 Byte (1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桩海地区是沾化凹陷和黄河口凹陷的结合部,特殊的构造位置造就了该区复杂的构造特征.在济阳坳陷拉张构造模式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桩海地区的走滑和挤压构造特征.该区印支期以宽缓的褶皱为主要特征;燕山期发育大型走滑构造,伴有挤压构造;喜马拉雅期以拉张和走滑构造为主,局部有挤压特征.挤压和剪压构造运动主要形成圈闭且改造储层物性;分割正负构造带的走滑断层控制圈闭的形成,连通油源,是油气运聚的通道,对于油气藏的形成具有控制作用.

    • 垦东-埕岛构造带构造物理模拟实验

      2006, 13(2):8-10.

      摘要 (1347) HTML (0) PDF 0.00 Byte (1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区域构造条件综合分析和三维构造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利用平面构造物理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垦东-埕岛构造带的构造演化和形成机制.模拟结果表明,垦东-埕岛构造带的演化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即前中生代基底形成阶段、中生代末期挤压作用阶段和新生代以来的断陷-拗陷阶段.该构造带中的凸起带形成于中生代郯庐断裂左旋走滑挤压期,凹陷带形成于新生代.郯庐断裂的活动是构造带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源.

    •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准层序频谱划分方法探讨--以胜坨油田坨76块为例

      2006, 13(2):11-13.

      摘要 (1353) HTML (0) PDF 0.00 Byte (1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地层的沉积旋回特征在地球物理资料中有一定的响应,通过频谱分析的方法能将这些特征有效地显示出来.利用这一原理,可以通过测井资料的频谱分析手段来识别不同沉积旋回,进而识别准层序旋回.以东营凹陷胜北断层下降盘坨76块沙四段上亚段的扇三角洲为研究对象,通过频谱分析方法划分出Cu-Fu,Cu-Cu和Fu-Fu型3种准层序模式并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频谱响应特征.研究表明,测井资料的频谱分析方法可以作为准层序划分的辅助手段.

    • 驾掌寺地区沙河街组碎屑岩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006, 13(2):14-16.

      摘要 (1307) HTML (0) PDF 0.00 Byte (1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技术手段,研究了驾掌寺地区沙河街组碎屑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孔隙结构、储层物性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储层以粒间孔和溶蚀孔最为发育,为中孔中渗和低孔中低渗储层.储层物性受成岩作用和沉积微相双重因素影响,垂向上压实和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明显变差,而溶蚀作用产生次生孔隙使储层物性得到改善;平面上储层物性受沉积相带控制.综合分析认为沙一段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沙三段河道微相是油气聚集的有利相带,也是滚动勘探、开发调整的方向.

    • 夹层对油藏的控制作用分析--以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莫西庄地区三工河组为例

      2006, 13(2):17-20.

      摘要 (1342) HTML (0) PDF 0.00 Byte (1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莫西庄地区三工河组厚层砂体内部油水分布关系复杂、油藏圈闭类型难以识别等问题,从非均质性研究入手,描述了主力夹层的分布特征,计算了夹层的排替压力,利用夹层与储层的排替压力差分析了夹层对油气的封堵能力,揭示了夹层对油气水分布的控制作用.夹层造成了纵向上油水关系的不同,使部分井区形成了"上水下油"的油水分布状况;具有一定封堵能力的非均质性夹层在侧向上造成了厚层砂体内油水界面的不同;夹层还能够降低底水油藏的含水上升速度.

    • 特低渗透油气藏成岩储集相的定量评价方法

      2006, 13(2):21-23.

      摘要 (1420) HTML (0) PDF 0.00 Byte (1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陕北斜坡东部特低渗透储层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两大因素控制的特点,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成岩储集相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成岩作用综合效应及其相应的视压实率、视胶结率、视微孔率、成岩综合系数等定量指标和岩心分析数据,建立了成岩储集相综合评价参数、指标和分析方法.通过在安塞油田低孔隙度特低渗透长61油藏储层的实际应用,对目的层段开展了Ⅰ,Ⅱ,Ⅲ和Ⅳ类成岩储集相的定量评价和油气富集描述,有机地集成和综合了多种信息,实现了成岩储集相对沉积学、岩石学和成岩作用等特征的综合表征,并划分出有利成岩储集相区域,为指导油田有利含油区块的筛选和开发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 利用劳伦兹系数定量评价储层宏观非均质性--以埕岛油田馆陶组上段为例

      2006, 13(2):24-26.

      摘要 (1315) HTML (0) PDF 0.00 Byte (1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埕岛油田馆陶组上段层间河流相储层为研究对象,采用地质统计方法和劳伦兹系数法分析了馆陶组上段层间和平面的非均质性.研究表明,应用劳伦兹系数法可以对储层宏观非均质性进行定量描述,其结果可以在图中直观的表现;埕岛油田主力层的层内非均质性变化较大,馆陶组上段(1+2)(3+4)小层层内均质性较好,52小层非均质性较严重;在平面非均质性研究中,馆陶组上段(1+2)4(1)沉积单元均质性在埕岛油田馆陶组上段中是最好的,而42(2)沉积单元均质性是最差的.

    • 高含水油田流动单元定量研究方法--以双河油田为例

      2006, 13(2):27-29.

      摘要 (1338) HTML (0) PDF 0.00 Byte (1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了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方法,确定了流动单元分类与划分的参数.对双河油田Ⅴ下油组储层流动单元进行了定量研究.对于取心井,利用岩心的物理分析资料,参照油田开发的实际情况,选择了聚类分析和流动分层指标方法,将其划分为4种流动单元类型,并分析了不同类型流动单元的流动分层指标的分布范围.对于非取心井,利用取心井聚类分析的结果,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流动单元类型的判别函数,从而达到了定量研究流动单元类型及其井间分布的目的.生产实践证实,运用这种研究思路划分流动单元的结果与生产实际吻合程度高,说明了这种研究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 >技术方法
    • 薄层属性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以东营凹陷梁108地区滩坝砂岩为例

      2006, 13(2):56-58.

      摘要 (1251) HTML (0) PDF 0.00 Byte (1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在储层预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滩坝砂岩由于单层厚度小,与泥岩呈互层分布,利用常规地震资料难以分辨.在对其地震属性分析的过程中常常面临属性地质意义不明确和如何选取合适时窗等问题.针对东营凹陷梁108地区沙四段上亚段纯下Ⅰ砂组的滩坝砂岩,采用地震相似背景分离技术突出滩坝砂体反射,开发了地层切片和超道分析技术,提高了属性分析的精度,有效地解决了薄层属性分析中存在的问题,达到了更好地利用地震属性研究储层的目的.

    • 冷家油田低阻储层测井二次解释模型研究

      2006, 13(2):59-61.

      摘要 (1234) HTML (0) PDF 0.00 Byte (1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老油田测井资料的二次解释对重新进行储层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低阻油气储层由于其形成原因的复杂性而成为测井解释与储层评价中的重点和难点.冷家油田沙河街组油层属于低电阻率油层,常规测井储层参数解释很容易把油层解释为水层.结合其地质情况,利用取心井的各种化验、试油和试采等资料,结合开发动态,充分挖掘测井资料对低阻油气储层的识别能力,建立了适合该区的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解释模型.提高了低阻油气储层解释的准确性,为该区剩余油挖潜奠定了基础.

    • >提高采收率
    • 永8断块稠油油藏渗流规律研究

      2006, 13(2):62-65.

      摘要 (1432) HTML (0) PDF 0.00 Byte (1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永8断块属于常规稠油油藏,为明确注水开发过程中油藏的油水运动规律和影响机制,通过室内物理模拟试验,借助显微镜和图像分析技术开展了渗流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注水速度和冲刷时间的增加会导致胶结疏松的储层内部微粒运移,使储层渗透率升高;由于生产压降增大,渗透率降幅平均达到23.7﹪,且对储层造成的损害不会由于压降的减小而恢复到原始状态.对于该稠油油藏,其低速开发比高速开发最终采收率可提高2.6﹪~4.2﹪;在注水后期含水饱和度较高时,提高注水速度可增加采收率2.7﹪左右;而降低原油粘度,可有效提高采收率0.7﹪~2.1﹪.

    • 提高底水油藏采收率的综合处理技术

      2006, 13(2):66-67.

      摘要 (1477) HTML (0) PDF 0.00 Byte (1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底水油藏模型试验,研究了在注水井进行弱凝胶调驱、在生产井注入堵剂隔板,以及在注水井进行弱凝胶调驱的同时在生产井注入堵剂隔板的综合处理对采收率的影响.进行弱凝胶调驱、采取堵剂隔板及综合处理时提高采收率分别约为20﹪,25﹪和30﹪.试验结果表明,综合处理技术抑制底水锥进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好于任何一种措施单独作用的效果,是一种抑制底水水侵的有效措施,在底水油藏提高采收率中将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改进遗传算法在优化油田布井中的应用

      2006, 13(2):68-71.

      摘要 (1310) HTML (0) PDF 0.00 Byte (1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目前中国在油气藏布井方式上常采用规则井网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适应值共享机制的小生境改进遗传算法.该算法具有强大的全局搜索性能和不要求目标函数连续、可微等特点.将其应用于油田布井当中,以获得最大累积产量为目标,对油井位置进行了优化,取得了良好效果.结果表明,利用改进遗传算法完全能够满足油田开发过程中多决策变量的选择、组合及优化的需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 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83层储层润湿性变化及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2006, 13(2):72-74.

      摘要 (1205) HTML (0) PDF 0.00 Byte (1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83层经过数十年的注水开发,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储层润湿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利用不同含水开发阶段检查井岩心分析资料及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储层润湿性的变化规律,揭示了储层润湿性变化的机理,分析了润湿性变化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长期注水冲刷使储层润湿性由弱亲水转变为亲水,而且随着含水率的上升,其亲水性逐渐增强;注水过程中束缚水剥蚀力和界面收缩力的增大是储层润湿性变化的主要原因;储层亲水性增强有利于剩余油的采出和最终采收率的提高,使开发效果变好.

    • 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高含盐油藏储层渗透率变化预测

      2006, 13(2):75-77.

      摘要 (1265) HTML (0) PDF 0.00 Byte (1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在较少的实验数据条件下,实现对高含盐油藏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的有效预测,对自组织、改进型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3种方法在水驱储层渗透率变化预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3种方法的对比研究表明,在小样本条件下,支持向量机方法能够兼顾模型的通用性和推广性.在王场油田潜三段北断块油藏储层渗透率变化的敏感性分析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准确地预测储层渗透率的变化规律;编制的动态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应用结果显示,考虑储层渗透率变化的剩余油数值模拟结果符合率达75﹪,而不考虑储层渗透率变化的结果符合率仅为45﹪,充分说明了动态模拟的优越性.

    • 陆相水驱油藏断层分割与剩余油富集研究

      2006, 13(2):78-80.

      摘要 (1360) HTML (0) PDF 0.00 Byte (1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东部老区的陆相水驱油藏目前已全面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开发阶段,因此,认识剩余油分布,成为老油田开发调整及提高采收率的重要内容.文章重点论述了断层分割控油模式及对剩余油富集的控制机理,依据断层发育部位和力学机制不同建立了4种断层分割控油方式;利用物理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断层分割控油机理,建立断层分割控油的定量预测模型.研究表明,高含水复杂非均质油藏的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断层、储层非均质性及注采方式等控制.

    • >油气藏工程
    • 聚合物凝胶颗粒调剖特性评价

      2006, 13(2):81-84.

      摘要 (1276) HTML (0) PDF 0.00 Byte (1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对聚合物凝胶颗粒封堵窜流通道的机理分析,提出以弹性封堵强度和破碎封堵强度作为吸水膨胀的凝胶颗粒在油藏孔隙中封堵特性的表征参数和评价指标.根据多测点岩心模拟实验得到的封堵系数分布及其动态规律,分析了凝胶颗粒段塞在岩心中的运移特性及其对窜流通道的封堵能力.综合利用上述指标参数和动态特征,可以评价聚合物凝胶颗粒的调剖特性.

    • 低渗透油藏微生物运移能力研究

      2006, 13(2):85-87.

      摘要 (1294) HTML (0) PDF 0.00 Byte (1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微生物在油藏中的运移能力直接影响到微生物在整个油层中的生长,以及微生物自身及代谢产物与原油间的相互作用.将筛选的微生物注入到低渗透率的岩心中,从微生物驱油效率、注入压力和微生物通过岩心的菌液浓度变化等方面研究了微生物的运移能力,并对通过恒速压汞技术测出的岩心孔喉半径与微生物个体大小的匹配关系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应用微生物驱替渗透率低于18.8×10-3μm2的岩心,提高的采收率低于4.22﹪.其主要原因是微生物个体的大小与岩心的平均喉道半径不匹配,平均喉道半径越小,渗流阻力越大,导致微生物的运移能力下降.提出了用喉道半径与微生物个体大小的匹配关系取代渗透率,并将其作为低渗透油藏微生物采油筛选条件的一个标准.

    • 氮气对牛庄油田牛20断块地层油相态特征的影响

      2006, 13(2):88-90.

      摘要 (1342) HTML (0) PDF 0.00 Byte (1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胜利油区牛庄油田牛20断块油藏为例,利用PVT物性分析仪,通过氮气对地层油的膨胀降粘实验和氮气与地层油的多次接触实验,研究了溶解不同量氮气的地层油相态特征,总结出由于氮气溶解引起的地层油相态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解释了氮气驱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氮气与地层油的互溶性不强,膨胀地层原油的能力有限,对地层油轻烃组分的抽提能力不强,在牛20断块油藏条件下,难以实现多次接触混相,但随着氮气的溶解,地层油的饱和压力增长迅速,粘度有效降低,因此,氮气驱提高采收率主要是依靠改善原油流动性和增加地层能量来实现的.

    • 聚合物驱油井产出液中聚合物浓度的准确测定方法

      2006, 13(2):91-92.

      摘要 (1293) HTML (0) PDF 0.00 Byte (1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于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和水解度发生变化,常规的淀粉-碘化镉浓度检测方法已不适用于油井产出液中聚合物浓度的检测.研究了聚合物驱油井产出液的处理方法,并采用超滤技术,应用美国Millipore切向流超滤系统,消除了产出液中盐和表面活性剂等的影响,确定了超滤浓缩恒重法测试产出液中聚合物浓度的方法,解决了目前现场产出液中聚合物浓度检测不准确的难题.试验结果表明,超滤浓缩恒重法测得聚合物浓度的相对误差小于1.0﹪,满足现场检测的要求.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