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驰 , 王永诗 , 景安语 , 杨贵丽 , 武云云 , 赵铭海
2018, 25(1):1-5. DO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8.01.001
摘要:在对济阳坳陷东部滩海地区边界断层发育特征及其对古近系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将该构造带划分为单断-低凸型、双断-中凸型和多断-高凸型3种类型潜山披覆构造带。单断-低凸型潜山披覆构造带古近系储盖组合最好,各个层系都有可能形成好的储盖组合,发育岩性、构造、地层和复合圈闭类型。双断-中凸型潜山披覆构造带沙三段下亚段—东营组下部发育岩性和地层超覆圈闭,东营组中上部以披覆和岩性-构造圈闭为主。多断-高凸型潜山披覆构造带以多层系地层超覆圈闭为主,整体储盖组合条件差。垦东凸起沙三段地层油藏、长堤凸起东营组岩性油藏、埕岛凸起东营组岩性油藏将会成为下步研究区重点勘探目标。
2018, 25(1):6-13. DO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8.01.002
摘要:以沾化凹陷渤南洼陷南部斜坡带沙三段为研究对象,综合中外重力流沉积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岩心、粒度和测井等资料,对研究区重力流砂体的沉积特征、形成机制和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依据流变学特征和沉积物支撑机制可以将渤南洼陷南部斜坡带重力流砂体划分为滑动-滑塌砂体、砂质碎屑流砂体和浊流砂体3种类型。其中滑动-滑塌砂体呈孤立状发育,具有丰富的同沉积变形构造;砂质碎屑流砂体呈厚层块状,内部常发育漂浮的泥砾;浊流砂体以薄层砂、泥岩互层为主,具有正粒序。研究区斜坡带上部以滑动-滑塌砂体为主,中、下部发育以砂质碎屑流砂体为主的沟道微相和以浊流砂体为主的沟道侧缘微相,整体呈条带状展布;洼陷带发育以砂质碎屑流砂体为主的沟道末端微相和以浊流砂体为主的沟道间及席状砂微相,整体呈扇状展布。依据研究区重力流砂体的分布规律及形成机制,建立多物源、富泥贫砂条件下的断陷湖盆斜坡带重力流砂体沉积模式。
邵绪鹏 , 靳久强 , 沈亚 , 孟庆洋 , 王鹏 , 伍坤宇 , 任灵
2018, 25(1):14-20. DO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8.01.003
摘要:落实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简称柴西地区)新生代构造变形时空次序对完善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亦为勘探实践提供一种“构造找油”的新方法。利用柴西地区近几年最新采集的地震、钻井和岩心等资料,基于生长地层法,对新生代构造变形时空次序进行研究,并进行有利区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柴西地区新生代构造变形时序总体由SW向NE方向变新;新生代构造变形在时间域和空间域上的分布具有层次性,是构造位移沿着滑脱面递进传递产生的;英雄岭构造带西部与昆北、乌南地区为最有利的勘探区,阿拉尔、英雄岭构造带东部与柴西北地区北部为次有利勘探区,而鄂博山至黄瓜梁地区为风险勘探区。
2018, 25(1):21-29. DO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8.01.004
摘要:渤海海域沙河街组具有发育致密油的潜力。基于钻井、测井、录井和地震资料,综合岩心观察、岩石薄片鉴定、地球化学及储层物性等分析数据对渤海海域莱州湾凹陷东北洼沙河街组致密油的地质特征及形成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莱州湾凹陷东北洼具备发育致密油的地质条件,其油气主要富集于与优质烃源岩共生或对接的大面积分布的有效储集体中。区域内广泛分布的沙三段半深湖-深湖相灰黑色泥岩形成Ⅱ1型干酪根,为研究区致密油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油源;沙河街组大面积快速堆积的三角洲储集砂体为致密油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储集空间;优质烃源岩与大面积厚层储集体之间交互沉积形成良好的源储共生关系,为近源成藏提供了有利的配置条件;成藏期异常压力为致密油形成提供了充注动力。
杨尚儒 , 高岗 , 张永超 , 郭郁 , 王建伟 , 田成博 , 刚文哲
2018, 25(1):30-36. DO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8.01.005
摘要:南堡凹陷2号构造带中浅层原油为成熟轻质原油,具有低密度、低粘度、低凝固点、含蜡、低硫和胶质的特点,基本未遭受生物降解。基于烃源岩和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精细研究,将南堡2号构造带烃源岩分为Ⅰ类和Ⅱ类,发育层位分别以沙三段—沙二段和东三段为主,Ⅰ类烃源岩优于Ⅱ类;原油分为A类、B类和C类,A类原油中伽马蜡烷含量低,B类原油伽马蜡烷含量相对较高,这3类原油中的C27,C28和C29规则甾烷分别呈典型的“√”型、“L”型和“V”型,生烃母质具有低等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双重输入特征,主要形成于弱氧化—弱还原的淡水湖泊环境。A类、B类原油分别与Ⅰ类、Ⅱ类烃源岩具有亲缘关系,C类原油为混源油。在此基础上,明确不同类型原油的来源,依据源储关系建立中浅层原油运聚模式。油源断裂是深层油气向上运移的通道,断裂封闭性控制断裂两侧储层的含油气性和原油类型,深层超压为深层油气向中浅层圈闭运移提供动力,烃源岩与断裂的空间关系影响中浅层原油类型及分布。
宋洪亮 , 李云鹏 , 刘宗宾 , 柴秋会 , 陈善斌 , 颜冠山
2018, 25(1):37-42. DO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8.01.006
摘要: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多支水下分流河道,对其他沉积微相的分布也具有控制作用,明确各支水下分流河道的分布和叠置关系对于井网部署和油田管理至关重要。JX油田东块沙河街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由于水下分流河道易发生迁移摆动,河道砂体在纵向上多期叠置、平面上泛连通分布。在泛连通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中,同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连通性较好,相反,不同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连通性则相对较差。目前JX油田部分油井表现为地层压力低,邻近注水井表现为自溢现象,严重影响开发效果,降低了采收率。通过沉积标志识别、沉积特征研究以及井-震结合砂体描述,确定JX油田东块沙河街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的储层分布模式为顺物源方向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逐渐减薄,迅速相变为泥岩,垂直物源方向水下分流河道并列分布或叠置切割,砂体厚度呈现厚—薄—厚特征,岩性上表现为砂岩—泥岩—砂岩特征。经动态资料验证,研究结果准确、可靠。根据储层分布模式对研究区开发措施进行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18, 25(1):43-48. DO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8.01.007
摘要:天环坳陷南段侏罗系延安组发育低幅度构造。受临近西南缘复杂构造演化影响,导致低幅度构造成藏规律认识不清,勘探部署难度大。为提高研究区二维地震资料覆盖区低幅度构造预测效果,优选层析静校正技术解决研究区长波长和短波长的成像问题,提高低幅度构造成图精度之后,利用基于数据重构的反向线性噪音压制技术对研究区存在的干扰重和信噪比低等问题进行精细处理,然后,利用精细速度场及变速成图和小网格大比例尺成图技术对低幅度构造进行精细落实。最后,运用二维趋势面技术突出构造局部高点。综合运用以上处理解释一体化精细构造成图技术落实低幅度构造19个。经钻井证实,该低幅度构造预测技术对二维地震资料覆盖区低幅度构 造预测具有较好应用效果。
辛福东 , 许浩 , 汤达祯 , 孙昌花 , 任鹏飞 , 曹立坤
2018, 25(1):49-55. DO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8.01.008
摘要:黔西北晚二叠世聚煤区是华南地区重要的成煤区域,加强地质研究、明确其层序地层格架十分必要。与利用岩心和测井等资料划分层序的传统方法相比,小波变换具有定量划分层序地层的优势。分析黔西北地区层序结构与时频能谱图、小波曲线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研究区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的小波变换模型。海侵体系域能量团由深到浅逐渐增强,并由小尺度向大尺度方向移动;高位体系域能量团由深到浅逐渐减弱,并由大尺度向小尺度方向移动。根据层序界面识别结果,结合小波曲线和时频能谱的能量变化特征对三级层序进行划分,将研究区龙潭组煤系地层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8个体系域,即每个层序由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低位体系域发育不明显。结果表明,利用小波变换方法所划分的层序界面与传统方法所划定的界面位置具有一致性。
2018, 25(1):56-60. DO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8.01.009
摘要:煤层气含量是煤层气资源评价、开发部署和经济评价的重要指标,通过大量实验分析,对卡拉哈里盆地XX区块煤层气含量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煤岩有机质显微组成中镜质组经历凝胶化作用、惰质组经历丝煤化作用,富含镜质组的煤岩具有较高生气量及较强吸附能力,富含惰质组煤岩的生气能力和吸附能力较差。煤阶控制煤层气生成、煤岩储层孔隙及割理发育,当镜质组反射率小于0.5%时,为生物气形成阶段,生气量小,煤岩原生孔隙发育,吸附能力差,煤层气含量低。当镜质组反射率为0.5%~4.0%时,煤岩有机质经历热降解和热裂解作用,生气量大;随着镜质组反射率的增大,煤岩微孔隙和割理增多、比表面积显著增加,含气量逐渐增大。当镜质组反射率大于4.0%时,煤岩微孔隙和割理减少、比表面积显著减小,煤层含气量减少。煤岩灰分含量与吸附能力呈负相关,煤岩灰分含量越少,吸附能力越强,煤层气含量越高。另外,煤层顶板岩性致密、渗透性差,煤层气含量相对较高;远离断层的煤层气保存条件相对较好,煤层气含量相对较高。
崔传智 , 吴忠维 , 杨勇 , 刘志宏 , 黄迎松 , 曹刚 , 吕广忠
2018, 25(1):61-67. DO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8.01.010
摘要:产能预测对油藏开发方案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地质特征,结合直井压裂开发特点,建立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非稳态复合产能模型,通过Laplace变换求得Laplace空间解,再运用stehfest数值反演得到实空间产量。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新建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趋势基本一致,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由无因次产量曲线变化趋势可知,流体流动阶段共分为7个阶段,分别为人工裂缝线性流动阶段、过渡阶段A、天然裂缝线性流动阶段、裂缝耦合双线性流动阶段、过渡阶段B、基质线性流动阶段和边界控制流动阶段。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储容比影响前期和后期产能,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之间的相对储容比越大,前期产能越小;基质与溶孔之间的相对储容比越大,后期产能越小;而中期产能受窜流系数的影响,窜流系数越大,中期产能降低速度越小。
2018, 25(1):68-76. DO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8.01.011
摘要:分析低频波动作用下饱和单相渗流流体径向孔隙介质的物性变化,可揭示低频波动采油对井筒附近具有变化压力梯度的实际储层渗流的影响。通过构建低频波动对径向储层初始渗流影响的弹性波传播控制方程,考虑弹性波与井筒周围初始时刻流动方向的一致性,采用映射网格与边界层加密进行物理模型网格划分,以削弱弹性波边界虚假反射;通过COMSOL系统有限元模拟,对比波动耦合渗流和Biot流动、初始径向渗流的物性特征,以与半解析解的差异,说明数值模拟揭示低频波动影响下储层物性参数周期性变化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波动耦合渗流不等于初始径向渗流与Biot流动的简单叠加;震源位于注入井时,低频波动对径向渗流场具有明显的降压、增速和增孔作用,越靠近注入井,效果越明显;研究区基础参数条件下,局部最大压降达40%,距离井筒中心10 m范围内相对流速明显增加;低渗透率、高孔隙度时低频波动对渗流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2018, 25(1):77-81. DO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8.01.012
摘要:普遍观点认为,水平井生产时会形成一个长椭球体的泄油区域,但对于上、下封闭的薄层油藏而言,实际的泄油区域只是椭球体的一部分。根据薄层油藏流体渗流规律,将三维渗流问题划分为远井地带的水平平面椭圆流和近井地带的垂直平面径向流,基于水电相似原则,引入椭圆坐标系下的拉梅系数,求解得到薄层油藏水平井产能公式。而在厚层油藏中,水平井生产时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椭球体泄油空间,将其泄油区域划分为1个拟圆柱体和2个半球体,基于等值渗流阻力法,引入平均短半轴思想和平均质量守恒原理,求得厚层油藏水平井产能公式。通过对新建产能公式与5个经典产能公式的对比分析,发现新建公式对不同厚度油藏水平井产能计算结果的平均偏差小于2%,说明计算结果准确可靠。
史兴旺 , 杨正明 , 段小浪 , 张亚蒲 , 朱光亚 , 肖前华 , 王向阳
2018, 25(1):82-89. DO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8.01.013
摘要:为更好地指导低渗透碳酸盐岩油藏水驱油物理模拟实验方案及模型参数的设计,进一步对油、水两相渗流模拟相似理论进行研究。从变形介质渗流理论出发,考虑渗透率应力敏感变化规律和启动压力梯度特征,建立了双重介质孔隙模型的非线性渗流数学模型;应用方程分析法推导出低渗透碳酸盐岩油藏水驱油物理模拟实验的相似准则;利用IMPES方法对无量纲方程进行求解,通过畸变和敏感性分析,定量确定了各相似准数的主次关系,并通过实际岩样的应力敏感实验和水驱油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相似理论的油、水两相渗流模型能够有效表征低渗透碳酸盐岩油藏水驱油动态变化规律。21个相似准数对目标函数的影响程度各异,可知在物理模拟设计中,当无法满足模型和原型完全相似时,应优先满足多孔介质的渗透率和饱和度、多相流体的粘度和密度以及孔隙结构的相似。
姜瑞忠 , 乔杰 , 孙辉 , 傅建斌 , 彭国强 , 乔欣
2018, 25(1):90-93. DO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8.01.014
摘要:针对目前低渗透储层分类研究中存在分类方法较多且不统一、实用性差等诸多不完善问题,以新疆某低渗透区块为例,首先对分类参数进行筛选,再结合实际储层分类参数分布情况,有针对性地给出该区块储层初步分类界限,最后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储层分类参数进行表征及综合分析,判断各参数对产能的影响强度,影响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启动压力梯度、渗透率、压敏因子、有效孔隙度、原油粘度、可动流体百分数、主流喉道半径和粘土矿物含量。通过根据影响强度对每个参数赋予权重,构建储层综合分类系数,提出八元综合分类法,利用该方法绘制目标区块实际单井产能分布散点图,发现计算得到的储层综合分类系数与区块单井产能分布呈现很好的一致性,说明所建分类方法的准确性;最后,根据现场对目标区块油井产能的分类,利用八元综合分类法将储层按照产能高低分为4类。
2018, 25(1):94-99. DO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8.01.015
摘要:对于双重孔隙介质中的两维两相渗流问题,缺少考虑裂缝-基质渗吸作用的解析解,引入传播时间的概念,将两维两相渗流问题简化为一维两相渗流问题,沿着流线利用特征线方法可实现对双重孔隙介质两维两相渗流问题的解析求解。以五点井网为例,分析了裂缝-基质渗吸作用对亲水的双重孔隙介质水驱开发效果的影响,并介绍了均质和非均质油藏条件下求解方法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双重孔隙介质中水驱前缘推进速度快,生产井迅速见水,但是由于裂缝-基质渗吸作用的存在,见水后生产井含水率上升速度减缓。基质系统中的原油都是利用裂缝-基质渗吸作用采出的,因此,水驱是开发亲水的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的有效方法。研究成果为双重孔隙介质中水驱开发特征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方便快速求解的解析模型。
王洪峰 , 李晓平 , 王小培 , 罗秀羽 , 朱松柏 , 聂延波
2018, 25(1):100-105. DO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8.01.016
摘要:克深气田埋藏超深、地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品质差、气藏描述难度大,勘探开发面临世界级难题。为加深对气藏特征的认识,采用全气藏多井、多方位、长距离和正反相互干扰试井验证方法在克深气田多个气藏实施干扰试井,获取了准确的多井干扰数据。在对气藏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极值点法、调查半径法等多种方法,对干扰数据开展分析,并将全气藏数值模拟试井与实际干扰试井相结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已开发的克深2气藏内部干扰信号明显,连通性较好,天然缝网十分发育,在平面上无明显断层或优势裂缝,定量井间连通裂缝渗透率达到达西级别;处于勘探评价阶段的克深5和克深11气藏井间干扰信号明显,说明2个气藏连通性较好,证实为同一气藏,同时数值模拟试井显示2个气藏西部连通性优于东部。利用该技术实现了克深气田裂缝性气藏连通性定量化分析,对超深超高压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的高效勘探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2018, 25(1):106-111. DO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8.01.017
摘要:岩石电阻率参数(简称岩电参数)是利用测井资料开展油藏含油饱和度评价及储量计算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室内岩心测试是获得岩电参数的唯一途径。以胜利油区低渗透砂岩油藏岩心为测试对象,从实验方法和实验条件2个角度,开展低渗透砂岩油藏岩电参数测试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岩电参数的单因素比对实验,研究驱替方式、驱替介质、温度、围压及水矿化度对胶结指数m、饱和度指数n 及岩性系数a 和b 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半渗透隔板法的准静态驱替过程与油藏成藏过程相似,且不受驱替介质类型影响,岩电参数对实验温度变化不敏感,但受围压和地层水矿化度影响显著。基于上述认识,确定适用于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岩电参数测试方法:根据地层水矿化度配制等矿化度的实验用水,采用半渗透隔板法进行气驱水或油驱水,在室温条件下模拟地层有效上覆压力,开展低渗透砂岩油藏岩电参数测试。
2018, 25(1):112-116. DO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8.01.018
摘要:通过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室内岩心氮气吞吐物理模拟实验,分析吞吐周期、生产压力和渗透率对致密油储层吞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吞吐周期增加,周期采收率降低,吞吐效果变差;经过5个吞吐周期,累积采收率提高6.81%~13.88%,约为弹性衰竭采收率的2.5~3倍,但采收率提高主要在前3个吞吐周期;生产压力越低或渗透率越高,周期采收率和注气利用率越高,吞吐效果越好。根据实验结果认为,研究区氮气吞吐具有可行性,当储层渗透率较低时,应优先考虑采用压裂、酸化等措施改善储层渗透率,提高吞吐效果,但吞吐周期应控制在3个周期以内。
2018, 25(1):117-121. DO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8.01.019
摘要:低渗透储层物性差、孔喉细小,水驱油过程中渗流阻力较大,注采井间难以形成有效的驱替压力梯度,建立渗流阻力的描述方法、研究渗流阻力的影响因素和变化特征对低渗透储层注水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油水流动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建立了低渗透储层水驱油渗流阻力梯度数学模型,应用水驱油渗流阻力梯度变化率函数分析水驱油渗流阻力梯度的变化特征,为低渗透储层中水驱油渗流阻力梯度的描述提供一种宏观表征方法。理论分析表明:低渗透储层水驱油渗流阻力梯度呈非线性特征,随着含水饱和度的增加水驱油渗流阻力梯度先增加后减小。低渗透储层注水开发存在最大渗流阻力梯度,与油相粘度、储层渗透率和注入速率相关;低渗透储层注水速率越大,需要克服的最大渗流阻力越大;油相粘度越大,最大渗流阻力越大;储层渗透率越低,最大渗流阻力越大。
2018, 25(1):122-126. DO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8.01.020
摘要:为提高苛刻条件油藏的采收率,筛选新型化学剂,研究驱油用疏水缔合聚合物对烷基磺基甜菜碱(ASB)和芳基磺基甜菜碱(BSB)溶液与煤油间动态界面张力的影响,考察了油相中的油酸对体系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煤油和油酸模拟油,界面上的直链型甜菜碱ASB的亲水基团尺寸较大,疏水烷基链之间存在较大空隙,疏水缔合聚合物分子结构中的疏水嵌段与ASB混合吸附,导致界面张力降低;支链型甜菜碱BSB分子的亲水基团与亲油基团尺寸匹配,在界面上排列紧密,而疏水嵌段在界面上的吸附破坏了界面膜的紧密排列,界面张力明显增大。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通信地址:山东省东营市聊城路2号
邮编:257015 传真:0546-8715240
电话:0546-8716980,8715246 E-mail:pgre@vip.163.com
网站版权: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