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油气地质
    •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73段泥页岩储层有机质发育特征及富集模式

      2022, 29(6):1-11. DO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2202027

      摘要 (936) HTML (19) PDF 8.43 M (5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中生界延长组长73段泥页岩储层有机质非均质性强、分布规律复杂、预测难度大的热点问题,基于钻井、测井、岩心、薄片及微量元素分析等资料,对长73段泥页岩储层开展了有机质发育特征及富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长73段沉积时期半深湖-深湖亚相泥页岩有机质丰度高,发育厚度大,连续性好,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为主,页岩气烃源岩潜力巨大。有机质主要表现为顺层富集、大段厚层富集及大面积分布等特征。受印支运动的影响,长73段沉积时期盆地基底大幅沉降,形成了大规模沉积中心,扩大了湖盆的可容空间。潮湿-半干旱气候有利于营养物质进入湖盆,促进水生生物聚集,火山活动等事件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提高了有机质生产力。长期稳定的缺氧还原环境为沉积有机质保存提供了关键条件。

    • 川东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眼球状灰岩成因机理

      2022, 29(6):12-21. DO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2204044

      摘要 (568) HTML (10) PDF 8.03 M (5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期,川东南地区多口井在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茅一段)眼球状灰岩中见到良好的油气显示,但其成因机理一直颇有争议。基于重点钻井岩心和野外露头观察,通过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和微量元素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探讨眼球状灰岩的特征及成因机理。结果表明:川东南地区茅一段眼球状灰岩发育卷曲变形构造、液化底劈、液化脉、热液脉和生物壳体反扣等现象,具有地震震动改造的特征。眼球状灰岩主要由方解石、石英、白云石、滑石、黄铁矿以及有机质组成,滑石以交代生屑或呈星点状、团块状、纤维放射状、岩流产状等形态赋存。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眼皮”形成于比“眼球”更为缺氧的环境中,沉积时期受火山活动的影响。茅一段眼球状灰岩是在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地质背景下由地震活动与沉积-成岩综合作用形成的,地震活动会引起较为动荡的瞬时水流,间歇性破坏碳酸盐岩的稳定沉积条件,造成不同组分的混合形态不同,使得沉积物的成分和产状存在差异,从而形成具有特殊沉积构造的眼球状灰岩。

    • 基于数字岩心的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与渗流机理

      2022, 29(6):22-30. DO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2109036

      摘要 (735) HTML (26) PDF 4.62 M (7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复杂导致孔隙空间展布和渗流机理认识不清的问题,以莺歌海盆地乐东10区高温高压特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为例,利用三维高精度Micro-CT扫描、纳米级电镜扫描等图像分析技术对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空间展布规律进行定量表征,建立基于数字岩心的双尺度三维孔隙结构模型,并基于双尺度孔隙耦合渗流模拟方法确定致密砂岩储层渗流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乐东10区致密砂岩储层主要发育3种尺度范围的孔隙,孔隙半径分别为0.070~3,3~40,40~300 μm;②在以长石溶孔、岩屑粒间孔为主的微孔隙尺度下,孔隙与喉道半径差异较小,渗流空间以微孔隙和喉道构成,表现为小孔小喉渗流模式,在气水两相渗流过程中水相渗透率下降快;③在由较大粒间溶孔、铸模孔与次级尺度孔隙共同组成的双尺度孔隙结构模型中,呈大孔小喉渗流模式,水相渗透率下降较缓。

    • 海/陆相页岩微观力学性质压痕测试研究

      2022, 29(6):31-38. DO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2111012

      摘要 (441) HTML (29) PDF 2.37 M (4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页岩微观力学性质对页岩油气储层钻井、完井、压裂改造具有关键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微观结构扫描电镜及压痕测试等手段对四川盆地海相页岩和内蒙古石拐盆地陆相页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相页岩由石英、方解石、白云石及黄铁矿等自生矿物组成,微观结构较为致密,维氏硬度平均值为2.43 kN/mm2,岩石坚硬、刚度大,储层破裂压力较高;陆相页岩由石英、钠长石、高岭石和蒙脱石等外源矿物组成,黏土矿物含量高是其显著特征,粒间孔隙发育,结构相对疏松,其维氏硬度平均值为0.80 kN/mm2,储层破裂压力较低。海相页岩不同方向上压痕位移差异大,易形成辐射裂缝(纹),其脆性强,储层压裂可采取低裂缝净压力以减小裂缝后期回弹;而陆相页岩不同方向上压痕位移相似且不易形成辐射裂缝,其脆性弱,储层压裂可考虑高裂缝净压力加载,以保障压裂裂缝残余宽度。

    • 面向开发的河流相储层沉积微相精细描述技术——以林樊家油田LZ9块馆陶组为例

      2022, 29(6):39-48. DO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2104033

      摘要 (161) HTML (11) PDF 3.64 M (3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测井相定量识别技术,在快速、高效识别单井沉积微相的基础上,对林樊家油田LZ9块馆陶组进行覆盖全区的连井沉积微相对比,结合古地貌、地震属性以及油水关系平面分布特征,多参数耦合分析,精细刻画馆陶组4砂组6(Ng46)小层沉积微相砂体边界。结果表明:LZ9块馆陶组为河流相沉积,主要发育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和泛滥平原沉积微相。Ng46小层发育NW—SE向河道,河道砂体全区广泛发育,呈条带状展布,延伸远(3~5 km),宽度大(>600 m);天然堤呈窄条带状或豆荚状发育于河道两侧,呈断续分布,宽度一般小于100 m;河道砂体连通性较好,注采收效大;天然堤储层横向连通性差,注采收效低。

    • 基于PCA-CNN模型的页岩储层有机碳含量预测方法

      2022, 29(6):49-57. DO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2109017

      摘要 (342) HTML (22) PDF 1.09 M (6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总有机碳含量(TOC)是评价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和生烃潜力的指标之一。以东营凹陷牛庄洼陷页岩油取心井为例,以实验分析岩心TOC 和测录井资料为基础,应用交会图获取TOC 相关敏感参数。通过采用常规陆相页岩储层TOC 计算模型即ΔlogR 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预测研究区湖相页岩储层TOC,相关性不高,效果不佳。因此提出选用机器学习模型即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模型与改进的卷积神经(CNN)模型组合,形成PCA-CNN模型,通过PCA模型对数据降维,去除冗余信息和噪声信息,再利用CNN模型进行页岩储层TOC 预测,使样本数据质量和TOC 预测精度得以提高。将PCA-CNN模型应用到牛庄洼陷的6口页岩油取心井进行TOC 预测,结果表明,对于陆相页岩储层,PCA-CNN模型TOC 预测精度较高,符合率最高达96%。

    • 联合专家解释样本及正演样本的三维断层自动识别方法

      2022, 29(6):58-66. DO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2111016

      摘要 (371) HTML (9) PDF 6.16 M (5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断层解释是油气勘探开发的基础工作之一。近年来,深度学习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为精细刻画断层空间展布提供了新的技术工具,其应用前提在于如何获取大量可靠的样本数据。与目前最流行的断层正演样本数据相比,实际资料的断层专家解释样本数据存在一定的主观性,通常仅关注目标区域,断层样本标签并不完备。改进后的不完备断层样本标签损失函数将断层分析聚焦于已解释区域,提高了断层专家解释样本数据的可用性;通过对断层专家解释结果的样本数据增强处理,扩充了有效样本数据量;设计构建了联合专家解释样本及正演样本的三维断层自动识别网络结构,并在其中引入自注意力机制,提升了三维断层自动识别网络模型的泛化能力和空间特征分析能力。模型试验及实际应用测试结果表明,三维断层自动识别方法可融入实际断层发育特征,识别结果更符合地质认识,且精度也得到有效提升,从而验证了其可靠性及实用性。

    • 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的毛管压力曲线预测超致密砂岩储层渗透率

      2022, 29(6):67-76. DO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2108009

      摘要 (602) HTML (17) PDF 1.09 M (4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于川西坳陷南部大邑构造须家河组三段超致密砂岩储层渗透率影响因素复杂,经分析、计算发现基于毛管压力曲线的多种经典渗透率预测模型预测精度不理想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提高超致密砂岩储层渗透率预测精度,在详细分析6种经典渗透率预测模型存在预测误差原因的基础上,优选特征参数,综合考虑孔喉半径、孔喉分布等多项渗透率影响因子,采用留一交叉验证法确定的模型最佳潜变量个数,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PLSR)建立Winland-r5(PLSR)模型、Pittman(PLSR)模型、Swanson(PLSR)模型3类超致密砂岩储层渗透率预测模型,有效地解决了基于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方法(OLS)的渗透率预测模型面临众特征参数多重共线性、小样本不具备模型泛化能力的问题。结果表明,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的3类渗透率预测模型,预测超致密砂岩储层渗透率的误差明显降低,具备泛化能力强、预测精度高、适用性良好的优势。

    • >油气采收率
    • 基于油藏合理能耗的油田企业能耗指标分解配置方法 ——以胜利油田为例

      2022, 29(6):77-84. DO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2205007

      摘要 (703) HTML (14) PDF 768.84 K (5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石油企业作为高能耗单位,面对效益生产、节能降碳的双重要求,迫切需要开展能源优化管控,科学合理地为采油单位下达节能降耗指标。目前常用的能耗指标分解配置方法主要是吨油气单耗法,该方法沿用采油单位吨油气单耗的历史趋势,结合下一年度的开发生产部署,测算各采油单位下一年度的能耗规模,并按比例分解配置能耗目标。这种方法虽然所需参数少、操作简单,但是沿用历史规律,无法体现不同采油单位节能空间的差异,也无法反映油藏条件的不同对能耗的影响。为此,采用油藏数值模拟、矿场数理统计分析、灰色关联理论等手段,提出充分体现不同油藏条件能耗水平差异的简便有效、精度较高的原油生产系统合理能耗及降耗潜力计算,并形成能耗指标分解配置方法,为能耗管理部门将指标科学、合理地配置到各采油单位提供借鉴和依据。

    • 井洞相连的串珠状缝洞型油藏试井分析方法

      2022, 29(6):85-94. DO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2107002

      摘要 (669) HTML (11) PDF 1.38 M (4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顺北油田包含溶洞、高角度裂缝、溶蚀孔洞和岩石基质4种储集介质,溶洞与高角度裂缝串联形成垂向串珠状缝洞体是常见的缝洞连通模式,钻井过程中经常出现钻柱放空和泥浆漏失的现象,这些复杂的地质和工程因素导致常规的多重介质模型难以拟合实测的试井数据。提出多个溶洞区域和裂缝区域串联的物理模型表征复杂的垂向串珠结构,溶洞区域仅包含溶洞介质,流体遵守自由流,裂缝区域包含高角度裂缝、溶蚀孔洞和基质,流体遵守达西定律,进而建立井洞相连的串珠状缝洞体试井模型,绘制试井典型图版,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溶洞储集阶段和线性流阶段是串珠状缝洞体的典型流动阶段;根据试井压力导数曲线的斜率能识别溶洞和常规多重介质;重力影响下试井典型曲线会出现类似于封闭边界的压力响应特征,应采取措施降低重力的影响以提高串珠状缝洞体的开发效果。最后,应用所建模型解释了顺北油田典型井,除能解释常规的储层参数外,还能反演现有试井方法无法解释的溶洞等效半径、溶洞等效高度等参数。

    •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开发特征及改善对策

      2022, 29(6):95-104. DO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2201022

      摘要 (828) HTML (13) PDF 1.01 M (4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水开发实践为基础,综合应用地质、地球物理、示踪剂测试、生产动态等资料,对其水驱开发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低效水驱模式,并针对性提出了改善水驱技术对策。研究结果表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开发呈现三大特征:①受效方向单一;②注水利用率低;③注水失效的主要原因为底水水侵。主要存在低水驱控制型、低水驱动用型、低洗油效率型3大类10亚类低效水驱模式。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对策包括:①围绕连通缝洞体(或缝洞群)构建(或完善)注采关系,通过完善井网、改善连通等提高水驱控制程度;②通过调驱、注采参数优化、改变水驱方向、变强度注水等提高水驱动用程度;③通过改善岩石及油水界面性质提高水驱洗油效率;④通过提高生产井井底压力、封堵水侵通道、降低底水能量等方式抑制底水。同时,还要综合 利用多种技术手段提高油藏描述精度,提高技术实施有效率。

    • 碳酸盐岩油藏不同裂缝产状岩心水驱油实验及水驱规律

      2022, 29(6):105-112. DO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2111038

      摘要 (483) HTML (39) PDF 1.30 M (3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碳酸盐岩油藏多发育裂缝,不同裂缝产状对水驱特征和水驱油规律的影响有待研究。通过岩心驱替实验,利用5种裂缝产状碳酸盐岩岩心,探究了不同裂缝产状下水驱油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平贯穿缝岩心呈现同步动用阶段、近缝基质动用阶段和裂缝窜流阶段-三段式动用规律;无水期和高含水期是岩心主要的驱油阶段;贯穿缝岩心见水时间早,无水驱油效率和最终驱油效率较低。随着裂缝倾角减小,油(水)相对渗透率下降(上升)加快,残余油饱和度变大,水相相对渗透率增大,两相区逐渐变窄。基于Hagen-Poiseuille方程提出了带缝岩心中仅考虑裂缝的渗透率计算方法,利用三方面实验手段解决了束缚水饱和度统一的难题,并给出了实际矿场的提液时机,为碳酸盐岩油藏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 一种基于油通比的油藏优势流场表征新方法

      2022, 29(6):113-120. DO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2111044

      摘要 (508) HTML (25) PDF 2.63 M (4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优势渗流通道发育是导致中高含水油田平面水驱不均衡和井网波及系数低的根本原因。为了准确定位储层优势渗流通道发育位置,指导油田下一步的稳油控水,基于储层时变数值模拟技术,从水置换油效率角度提出了一个新的流场评价指标“油通比”及流场非均质性评价指标“油通比非均质性系数”。根据油通比特征曲线在不同含水阶段的形态,结合其物理背景,划分4级流场渗流区域,实现了对油藏流场的分级评价。经过验证,流场的优势渗流通道区域与示踪剂测试结果完全符合,证明了油通比流场评价方法的可靠性。利用该方法对渤海BZ油田开展了优势流场评价,制定流场分级调控措施政策,指导部署调剖堵水和水平井控水措施,实施后油通比非均质性系数减小5.6%,流场非均质性明显改善。该方法实现了对高含水油田优势渗流通道的定量表征。

    • 概率神经网络在盐水水淹层识别中的应用

      2022, 29(6):121-129. DO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2111037

      摘要 (548) HTML (6) PDF 993.58 K (4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埕岛油田油层的水淹类型主要是盐水水淹,地层电阻率随水淹程度增强呈现单调递减的特征,但地层电阻率递减量与水淹程度关系极其复杂,至今还没有有效识别水淹层及其水淹程度的方法。为此,提出了基于概率神经网络的水淹层预测模型,首先结合埕岛油田实际测井和测试结论将水淹程度划分为未水淹、弱水淹、中水淹、强水淹和特强水淹5个水淹级别,并进行测井特征参数与水淹程度相关性分析,依此优选能更好反映水淹程度的测井特征参数;其次,利用提取的测井特征参数与测试结论建立靶区概率神经网络模型学习样本库;最后,利用概率神经网络对判识样本进行水淹层预测,并用当前深度学习分类效果较好的Adaboost算法作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概率神经网络水淹层预测精度提升了10%,有效地提高了盐水水淹层的识别精度。

    • 水驱油藏特高含水阶段提高采收率可行性研究及技术对策

      2022, 29(6):130-137. DO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2201009

      摘要 (262) HTML (6) PDF 876.31 K (4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常规砂岩油田注水开发最终采收率多为35%~50%。基于大量室内实验、应用实例和中外油田案例类比,分析了特高含水开发阶段进一步提高水驱油藏驱油效率的可行性。讨论了水驱油藏在周期注水、关停老井侧钻、多油层逐层上返或沿断层面钻加密井等扩大注水波及体积基础上,长期高孔隙体积倍数注水、低矿化度水驱等经济可行的提高驱油效率思路和方法。室内研究和矿场实践结果表明,长期注水开发砂岩油藏润湿性由偏亲油性向偏亲水性转化,残余油饱和度降低,有利于提高驱油效率。依据成熟开发油田大量类比实例,在油层和流体性质较为有利的条件下,强天然水驱油藏依靠天然能量开采,或弱天然能量油藏通过注水开发最终采收率可达70%。采用自流水注水、低矿化度水驱、同井注采工艺等技术已证实是经济可行的。特高含水开发阶段老油田已有的大量开发井和配套设施为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了基础。应用经济可行的长期高孔隙体积倍数注水思路有望将水驱开发油田采收率进一步提高至50%~70%。

    •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水驱储层相渗曲线仿真预测

      2022, 29(6):138-142. DO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2106039

      摘要 (133) HTML (15) PDF 549.83 K (4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相渗曲线是油气田开发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基础资料。采用常规室内实验法获得相渗曲线费用昂贵且耗时,测试样品少,难以代表整个油藏的特征;经验公式法估算获得的结果精度低且误差大。为了实时、准确获得水驱储层相渗曲线,采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仿真预测。通过测井参数敏感性分析,融合相渗曲线数据,构建水驱储层相渗曲线仿真样本集。在此基础上,优选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地质因素约束优化以及曲线端点约束优化,实现相渗曲线智能可视化生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实现每口井每个层段的相渗曲线预测,预测精度大于90%,能准确反映油藏渗流特征和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和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